顯示包含「環保」標籤的文章。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包含「環保」標籤的文章。顯示所有文章

2006年12月26日星期二

海洋生物大普查 (補遺)

<< 續前編



(補遺1)

在海洋生物大普查(COML)中,除了海洋生物外,還調查了另一種息息相關的生物──海鳥

一種叫"水薙鳥 (shearwater)"的海鳥,外表平平無奇,但牠們的遠程飛行能力卻是想像不到的。每年水薙鳥會由地球南端新西蘭開始,260天飛過65000公里,到達地球北端的阿拉斯加/日本等地方。在寒冷大海茫茫缺水缺糧的情況下,要橫越整個太平洋,還要懂得方向... 就算給我們先進儀器和充足準備也未必能達成,何況牠只是一隻小小小小鳥。

水薙鳥的越洋能力,以前已有人知道了。但牠們的實際路線,還是在大普查計劃才能知道多一點。除了出於科學家的好奇心,對日後的海鳥保育也會有幫助喔!

>>連結 Seabirds @ TOPP
(右邊的links有動畫及圖片)

* * *

(補遺2)

香港漁農署最近也做了一個珊瑚礁普查,發現在香港的一些郊外水域(例如海下灣、東平洲),"珊瑚覆蓋率"很多都達5成至7成(比得上流動電話覆蓋率!),而且都健康快樂地成長,似乎香港的環境保育還不錯嘛 :)
(但歷史保育就另一回事了...)

>>連結 "海下灣珊瑚覆蓋範圍逾七成" @ 香港政府新聞網
>>連結 香港珊瑚礁普查

2006年12月17日星期日

海洋生物大普查!






有到過香港海洋公園的水母館嗎?內裡螢光閃閃的水母很吸引人。還有海洋館裡千奇百怪的大小魚,每次看後總會驚嘆,大海裡孕育著那麼多樣的生命。

早前報紙有一編報導,內裡的圖片十分美麗,說的是海洋生物大普查(Census of Marine Life, COML)的2006年報告。這是一個由世界70多個國家共同合作(包括美歐澳中印非...)的10年計劃,目的在探索海洋中的生物多樣性(biodiversity)

上圖便是計劃中發現的其中一些奇異生物,你能認得出是甚麼嗎?
牠們是:分類不明的水母,翼足蝸牛,水螅群落,藍水母,水蚤,鰻魚BB

有的科學家潛到海裡,收集了很多生物的樣本,回來將牠們分類,分析牠們的分佈和習慣。有的甚至用衛星追蹤一些魚的行蹤,看看牠們平時在哪裡"游蕩"。

他們還發現了一些鮮為人知的秘密...

  • 最熱 ── 在400°C高溫的海底火山口、連鉛也熔化的地方,快樂地住著一群蝦
  • 最深 ── 在5公里深的深海裡,活著像"異形"的小生物
  • 最豐 ── 1公升的海水裡,有2萬種小生命,大部份從未見過(好像誰說過... 一滴水一個世界)
  • 最暗 ── 南極冰封700米下、不見天日的地方,找到小水母等東西
  • 最老 ── 找到一隻以為在5千萬年前已絕種的"侏羅紀"蝦(不知好不好吃??)
  • 最多 ── 有2千萬條魚聚在一起游,能覆蓋一個島的面積
etc...

我倒是十分期待2010年發表的終期報告... 那將會是人類認識地球(我們home planet)的一個里程碑,而且應該十分有趣呢。

連結:
報告詳情 (PDF)
http://www.coml.org/ - 有很多圖片及影片

續後編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