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於這裡不太穩定,所以被迫搬遷了...
在香港的server應該會快一點
http://hk.myblog.yahoo.com/curious-bert
2006年12月28日星期四
世界上最神秘的書 ── 伏尼契手搞
歐洲16世紀末的一個下午,波希米亞國王Rudolf二世正過著悠閒的日子。突然有訪客到來,說帶了一本稀世奇書,勾起了喜歡獵奇的國王的興趣。那人聲稱,書中記載長生不老之術、宇宙的奧秘,只是用神秘的文字寫成。
皇帝看過後大喜,立即用600金幣(現今25萬港元)買下,並命人研究當中玄機... 但是年月過去,連當時最厲害的學者也束手無策,最後書本被打進了冷宮,戰爭連年,流落異國...
以上情節有些幻想的成份,但這本稀世奇書卻真實存在,現存耶魯大學圖書館。而且,以現今的密碼學(cryptology)的高超技巧,能破解所有的奇文異字(如埃及象形文),就是破譯不到這本書的任何一隻字。它就是伏尼契手稿(Voynich manuscript)。
伏尼契是一個賣書商,在1912年獲得手稿並以他命名。作者不詳,有人說是鼎鼎大名的修士培根(Roger Bacon),有人說是呃神騙鬼的煉金術士... etc,但估計是1450至1520間製作。
手稿由牛皮紙+鵝毛筆寫成,文字類似古歐洲字母,圖畫是一些植物、星圖等等。全書原本應有116頁,其中有8頁可能已流失了... 有一些頁是像雜誌一樣可以揭開的摺頁。單看著這些圖和字,已感受到如幽靈般的神秘感...
全書大致可分為6個部分:






書中究竟記載著甚麼內容,經過不少人的揣測,也有很多種說法:
- 只是煉金術士的騙財工具,和"寶藥黨"沒有分別,只是檔次比較高 (理由:文字看來沒有意義,而且描繪的植物很多都不存在,看來是"A的葉+B的花+C的根"拼湊而成)
- 文字是精心編排的密碼,例如用字母轉換(Letter-based cipher)、密碼表對照(Codebook cipher)、甚至要像da vinci code一樣隔行看字(Steganography)
- 文字記錄著一種人類語言,可能是東南亞、中國等地的古老語言,只是用一種自己發明的文字書寫 (理由:經電腦分析,符合很多人類語言應有的數據)

>>連結 Voynich manuscript @ wikipedia
>>連結 Voynich manuscript @ 耶魯大學貝內克珍本與手稿圖書館
2006年12月26日星期二
海洋生物大普查 (補遺)
<< 續前編

(補遺1)
在海洋生物大普查(COML)中,除了海洋生物外,還調查了另一種息息相關的生物──海鳥。
一種叫"水薙鳥 (shearwater)"的海鳥,外表平平無奇,但牠們的遠程飛行能力卻是想像不到的。每年水薙鳥會由地球南端新西蘭開始,260天飛過65000公里,到達地球北端的阿拉斯加/日本等地方。在寒冷、大海茫茫、缺水缺糧的情況下,要橫越整個太平洋,還要懂得方向... 就算給我們先進儀器和充足準備也未必能達成,何況牠只是一隻小小小小鳥。
水薙鳥的越洋能力,以前已有人知道了。但牠們的實際路線,還是在大普查計劃才能知道多一點。除了出於科學家的好奇心,對日後的海鳥保育也會有幫助喔!
>>連結 Seabirds @ TOPP
(右邊的links有動畫及圖片)
* * *
(補遺2)
香港漁農署最近也做了一個珊瑚礁普查,發現在香港的一些郊外水域(例如海下灣、東平洲),"珊瑚覆蓋率"很多都達5成至7成(比得上流動電話覆蓋率!),而且都健康快樂地成長,似乎香港的環境保育還不錯嘛 :)
(但歷史保育就另一回事了...)
>>連結 "海下灣珊瑚覆蓋範圍逾七成" @ 香港政府新聞網
>>連結 香港珊瑚礁普查


(補遺1)
在海洋生物大普查(COML)中,除了海洋生物外,還調查了另一種息息相關的生物──海鳥。
一種叫"水薙鳥 (shearwater)"的海鳥,外表平平無奇,但牠們的遠程飛行能力卻是想像不到的。每年水薙鳥會由地球南端新西蘭開始,260天飛過65000公里,到達地球北端的阿拉斯加/日本等地方。在寒冷、大海茫茫、缺水缺糧的情況下,要橫越整個太平洋,還要懂得方向... 就算給我們先進儀器和充足準備也未必能達成,何況牠只是一隻小小小小鳥。
水薙鳥的越洋能力,以前已有人知道了。但牠們的實際路線,還是在大普查計劃才能知道多一點。除了出於科學家的好奇心,對日後的海鳥保育也會有幫助喔!
>>連結 Seabirds @ TOPP
(右邊的links有動畫及圖片)
* * *
(補遺2)
香港漁農署最近也做了一個珊瑚礁普查,發現在香港的一些郊外水域(例如海下灣、東平洲),"珊瑚覆蓋率"很多都達5成至7成(比得上流動電話覆蓋率!),而且都健康快樂地成長,似乎香港的環境保育還不錯嘛 :)
(但歷史保育就另一回事了...)
>>連結 "海下灣珊瑚覆蓋範圍逾七成" @ 香港政府新聞網
>>連結 香港珊瑚礁普查
2006年12月21日星期四
未來介面(1) ── 電子紙
早前和同事michael哥談起PDA,他說有時會upload一些文件上去,上下班便可以在車上看。方便是方便,但狹窄的螢幕看得不太舒服。若換轉是以下的產品的話,那該多好...

電子紙的原理是,"紙"內佈滿了很多微小的圓粒,內有黑/白兩種色素。Gyricon的方法是用電極令小圓粒旋轉,而E Ink的方法是吸引色素到上面或下面,顯示出黑/白色。
當然,黑色墨可以轉換成紅/黃/藍三原色,便可顯示彩色。


(記得小時候玩過的磁粉畫版嗎?用磁筆在版面畫畫,下面一拉便能清除... 原理差不多)
雖然這個科技現在只屬初步,但發揮一下想像力,將來有更多可能性...
連結:
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Electronic_paper
科學人雜誌文章
- 一張輕、薄、柔軟的顯示器,可顯示任何內容(如PDF,word doc,網頁),只需upload儲存,隨時隨地當作報紙、雜誌、小說、漫畫...
- 而且像普通紙一樣白底黑字,看得舒服,對眼睛好。
- 對地球也好,因為1張抵得上1000張砍伐樹木得來的紙。

電子紙的原理是,"紙"內佈滿了很多微小的圓粒,內有黑/白兩種色素。Gyricon的方法是用電極令小圓粒旋轉,而E Ink的方法是吸引色素到上面或下面,顯示出黑/白色。
當然,黑色墨可以轉換成紅/黃/藍三原色,便可顯示彩色。


(記得小時候玩過的磁粉畫版嗎?用磁筆在版面畫畫,下面一拉便能清除... 原理差不多)
雖然這個科技現在只屬初步,但發揮一下想像力,將來有更多可能性...
- 現在的refresh rate不高,提昇一下便能顯示動畫/影片
- 加上背景微光,黑夜中便能看到,不需挑燈夜讀
- 裝設微型CPU/RAM,成為全球最輕巧電腦
- 無線上網,便能即時下載新聞,和人share文件 (翻版書會更猖獗...)
- 手寫輸入,隨時edit文件,甚至素描寫生
連結:
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Electronic_paper
科學人雜誌文章
2006年12月17日星期日
海洋生物大普查!






有到過香港海洋公園的水母館嗎?內裡螢光閃閃的水母很吸引人。還有海洋館裡千奇百怪的大小魚,每次看後總會驚嘆,大海裡孕育著那麼多樣的生命。
早前報紙有一編報導,內裡的圖片十分美麗,說的是海洋生物大普查(Census of Marine Life, COML)的2006年報告。這是一個由世界70多個國家共同合作(包括美歐澳中印非...)的10年計劃,目的在探索海洋中的生物多樣性(biodiversity)。
上圖便是計劃中發現的其中一些奇異生物,你能認得出是甚麼嗎?
牠們是:分類不明的水母,翼足蝸牛,水螅群落,藍水母,水蚤,鰻魚BB
有的科學家潛到海裡,收集了很多生物的樣本,回來將牠們分類,分析牠們的分佈和習慣。有的甚至用衛星追蹤一些魚的行蹤,看看牠們平時在哪裡"游蕩"。
他們還發現了一些鮮為人知的秘密...
- 最熱 ── 在400°C高溫的海底火山口、連鉛也熔化的地方,快樂地住著一群蝦
- 最深 ── 在5公里深的深海裡,活著像"異形"的小生物
- 最豐 ── 1公升的海水裡,有2萬種小生命,大部份從未見過(好像誰說過... 一滴水一個世界)
- 最暗 ── 南極冰封700米下、不見天日的地方,找到小水母等東西
- 最老 ── 找到一隻以為在5千萬年前已絕種的"侏羅紀"蝦(不知好不好吃??)
- 最多 ── 有2千萬條魚聚在一起游,能覆蓋一個島的面積
我倒是十分期待2010年發表的終期報告... 那將會是人類認識地球(我們home planet)的一個里程碑,而且應該十分有趣呢。
連結:
報告詳情 (PDF)
http://www.coml.org/ - 有很多圖片及影片
續後編 >>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