歐洲16世紀末的一個下午,波希米亞國王Rudolf二世正過著悠閒的日子。突然有訪客到來,說帶了一本稀世奇書,勾起了喜歡獵奇的國王的興趣。那人聲稱,書中記載長生不老之術、宇宙的奧秘,只是用神秘的文字寫成。
皇帝看過後大喜,立即用600金幣(現今25萬港元)買下,並命人研究當中玄機... 但是年月過去,連當時最厲害的學者也束手無策,最後書本被打進了冷宮,戰爭連年,流落異國...
以上情節有些幻想的成份,但這本稀世奇書卻真實存在,現存耶魯大學圖書館。而且,以現今的密碼學(cryptology)的高超技巧,能破解所有的奇文異字(如埃及象形文),就是破譯不到這本書的任何一隻字。它就是伏尼契手稿(Voynich manuscript)。
伏尼契是一個賣書商,在1912年獲得手稿並以他命名。作者不詳,有人說是鼎鼎大名的修士培根(Roger Bacon),有人說是呃神騙鬼的煉金術士... etc,但估計是1450至1520間製作。
手稿由牛皮紙+鵝毛筆寫成,文字類似古歐洲字母,圖畫是一些植物、星圖等等。全書原本應有116頁,其中有8頁可能已流失了... 有一些頁是像雜誌一樣可以揭開的摺頁。單看著這些圖和字,已感受到如幽靈般的神秘感...
全書大致可分為6個部分:






書中究竟記載著甚麼內容,經過不少人的揣測,也有很多種說法:
- 只是煉金術士的騙財工具,和"寶藥黨"沒有分別,只是檔次比較高 (理由:文字看來沒有意義,而且描繪的植物很多都不存在,看來是"A的葉+B的花+C的根"拼湊而成)
- 文字是精心編排的密碼,例如用字母轉換(Letter-based cipher)、密碼表對照(Codebook cipher)、甚至要像da vinci code一樣隔行看字(Steganography)
- 文字記錄著一種人類語言,可能是東南亞、中國等地的古老語言,只是用一種自己發明的文字書寫 (理由:經電腦分析,符合很多人類語言應有的數據)

>>連結 Voynich manuscript @ wikipedia
>>連結 Voynich manuscript @ 耶魯大學貝內克珍本與手稿圖書館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